那时的黄晓阳23岁,正在位于汉阳郭茨口的武汉市二桥学校当小学老师。“那次一表了5首小诗,这是第一首。”黄晓阳说,那时学校订有《武汉晚报》,他总到收发室去蹭看,尤其喜欢看晚报的周末版,还尝试着。因为于写诗,那天,他拿到周末版就直接翻到文学版,十分认真地去读的诗。“读了两句,我就觉得不对了——这诗怎么这熟悉?然后就反应过来了——这不是我写的嘛?这才去找的作者名,一看,‘黄晓阳’,我激动得心里怦怦直跳。” 可惜,这一巨大的喜悦不能与人分享,因为担心被领导评价为好高骛远、不务正业,黄晓阳只有捂在心里偷偷乐,他将自己的诗作仔细地从晚报上剪下来,贴在本子上珍藏。 “从那之后,直到1988年,我在晚报上发表了不少作品,有诗歌,有散文。”30年过去了,黄晓阳依然还记得那时的晚报副刊编辑的名字。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天,你的采访,让我与武汉晚报这30年的再次连上了。” “但是,现在再看,我选择文学是个错误。”黄晓阳说,他当年作家班的同学,目前仍在文学创作的,好像只有他一个。“文学太苦了,做别的行当,不需要这么深厚的积累,成功相对容易些。” 1991年毕业后,黄晓阳先后在几家报刊干过,后来,他去了广州,开始“南漂”。他当过记者,但每月只有800元工资让他无法维生。他不得不去市场找活,专职替出版商写书。 “我给那位书商写了一年,他的经营突然转向,不搞出版了。我不得不寻求和其他出版商合作。结果比较悲剧,书商先是说尽好话,拿走我的书稿后,却又找出各种理由,不肯付我稿费。这是我南漂以来最惨的一年,全年收入不足两万元。而我已经在广州买房,每年的按揭款,就需要三万多。” 迫于生计,黄晓阳开始写明星传记。一台电脑,几本资料,一个星期就能攒出一本畅销书。从一开始写一本拿两万元稿费,到后来写一本能赚上十万元稿费。“不到两年时间,我写了很多明星传记,像《王菲画传》、《林青霞画传》、《风华绝代梅艳芳》、《张国荣传》、《刘德华画传》等等,其中《王菲画传》就印了一两百万册。有一年被说成‘明星画传现象’,其中一半以上的明星传记是我写的。” 虽然写明星传记让黄晓阳开始生活无忧,但他越写越痛苦。写这种快餐食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并且明星的经历,很难向青少年传递正能量。虽然还有几十本明星传记排队等着他写,书商甚至承诺说可以预付款,黄晓阳还是地“金盆洗手”了。 “实际上,我是个不很自信的人。”听黄晓阳说出这么一句话,记者颇为意外,他可是当今文坛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我学历不高,第一学历仅仅中师毕业。我没有拿过任何写作,甚至连小的、不知名的都没拿过。”1962年,黄晓阳出生于大冶黄金湖。“那是个非常偏远的贫穷农村,上小学我甚至交不起书本费,父亲一直借钱供我读书。和那些从小就饱读诗书、文学底蕴深厚的作家相比,我真是太寒酸了,我到现在都没读过几本名著。中国名著只读过《红楼梦》、《》;外国名著勉强把《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没读几页,我就读不下去了。” “我没有文学天赋,属于那种笨鸟先飞类型。”黄晓阳说自己的作品都是时间堆出来的,自从选择了文学之,他几乎没有在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过。 黄晓阳的生活十分简单,他每天步行上下班,从家里到办公室,步行需要40分钟,这是他唯一的锻炼。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是泡茶,这杯茶将会让他保持一天的头脑,然后开始创作,除了中午吃饭,其余时间都用来写作。 “我真的是没有其他可走,只有硬着头皮把文学走下去。”直到最后,黄晓阳仍在对记者强调这一点。 记者:你写小说有没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没有官员来找你压力?黄晓阳:因为对号入座所引起的麻烦,肯定有。但这种麻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我对于这样的情况并不讨厌,这说明我的很多推理、设想,还是有现实意义的。举个例子,之前山东有一个副省长落马,很多人就说这个人是唐小舟的原型,因为他的人生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