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定律,孔子曾在《礼记》里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今天我要推荐的这本书就跟美食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美食很大程度上是靠名人、文人墨客、乃至民间所推动的,这一点在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今天宸冰要推荐的这本《吃家》就是一部关于美食的风情录,该书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并囊括了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等。 该书作者二毛,原名牟真理,八十年代莽汉主义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和《新周刊》、《中国经营报》等美食专栏的作家。在生活中,他有两大爱好:采菜与收藏老菜谱。对于二毛来说,他每到一地都必定造访两个处所:菜市场与旧书店。菜场能够呈现当地最有温度和最新鲜的食材,而旧书摊里可能隐藏着二毛喜爱的老菜谱。他,真正的美食在当地、在民间,也在一本本老菜谱中。 二十多年来,他从各地采集的菜肴已有1800道,有的成为他店里的招牌菜,有的成为他撰写美食专栏的素材。他收藏的老菜谱也已有1000多,对于老菜谱,他曾由衷地感慨道:这么多年看老菜谱,我感到,美食最高峰还是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到看当时的人用古法做菜。 用菜来形容人,而且如此贴切,可见张才女名不虚传,更见她对美食的独到。不久前参加的《味道》系列片的,我谈家乡菜与家长味,就举了张爱玲用粉蒸肉比上海女人的例子。大概是受了张爱玲的,当时主持人问我重庆女人像什么,我脱口而出--麻辣火锅,热烈而滋润,而成都女人像色红嫰香的鱼香肉丝,带一点淡淡的酸和浅浅的甜。后来主持人问我我像什么,我说我就像一道柔润腴香而肥而不腻的回锅肉。 张爱玲说上海女人像粉蒸肉,而她本人却不像,她更像另一道上海名菜清炒虾仁。这道菜要用猪油炒才最好吃。就像张爱玲的爱情,要用胡兰成这样的猪油来炒,才能色泽鲜嫰,清脆爽口。 粉蒸肉又叫酢肉,始于清,在盛行,在张爱玲时代达到顶峰。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粉蒸肉的食材。那个时代的猪是自然生长,肉质香嫩异常;然后是包粉蒸肉的荷叶,现在已经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荷叶可以用了。 说到粉蒸肉,我的诗人朋友,也是美食家的周墙还有一个甜蜜的故事:三十年前,当时他还在追求现在的夫人,去准岳丈家,为了搞定岳父大人,就做了一道粉蒸肉。当时灵机一动地加了豆腐乳,结果肉蒸出来之后,更加香醇柔嫩。准岳丈吃了非常满意,饭桌上当场就答应将女儿嫁给他。聊起这道拿手菜,周哥现在还颇为得意,他说,做粉蒸肉的绝招不仅仅是一点腐乳,做米饭时,糯米和粳米要各半,加花椒粒炒至金黄,现做现蒸,要蒸两个小时以上才够入味。 清代大诗吃家袁枚也喜欢粉蒸肉这一口,他的《随园食单·特牲单》中详细记述了比菜做饭:用糖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 很多人看了这本书,都说作者在做一件油腻却充满诗意的事儿,作家野夫则评价道:《吃家》是一个诗人加厨师的杰作,因此迥异于一般的外道中人。在宸冰看来,这确实是本有滋有味又有文化的书,从中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名人和他们与食物之间的趣味故事。人生,懂吃会吃是幸福,是享受,不管是名人还是平都逃脱不掉美食的。那么如果你喜欢历史,并且还喜欢关于吃的文字,那么这本书你肯定不能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宸冰书坊】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我的微店下单购买哦!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