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商海数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0)揭晓暨长篇小说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1-4-29 17:33:25 人气: 标签:长篇小说开头
导读:12月19日下午,由《长篇小说选刊》社举办的“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0)”评选活动在京召开终评会议,十五部入围作品经专家评委会现场投票,最终决出了本年度五部

  12月19日下午,由《长篇小说选刊》社举办的“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0)”评选活动在京召开终评会议,十五部入围作品经专家评委会现场投票,最终决出了本年度五部“金榜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处、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党委吴义勤任评委会主任,施战军、林、孔令燕、付秀莹、杨庆祥、贾梦玮等九位评论家、作家、刊物主编组成评委会。投票前,评委们对入围作品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并就各自的选择阐述了具体而充分的理由。投票及评议环节全程公开,兼顾了专家评审意见的客观性、专业性与读者投票参与的性、大众性。评选活动由《长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宋嵩主持。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之年,2021年是中国建党一百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值此关键时间节点,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了大量具有强烈与现实主义关照的长篇小说佳作。评委们表示,作为一种体量巨大、思想和艺术容量丰富、对广阔的现实生活有巨大吞吐涵纳能力的文体,参与建构时代生活和反映时代风貌、动员全社会团结一心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是长篇小说的责任。如何通过包括“主题创作”“主题出版”等手段促进长篇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使长篇小说文体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服务,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任务。

  吴义勤表示,2020年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大年”。今年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贾平凹、赵本夫、冯骥才、王安忆、邦、张平、迟子建、刘心武、徐贵祥等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的作品,还有一些新人新作,整体质量可圈可点;经过反复打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很有收获。因此,今年的评审尤其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特殊意义。他强调,每一个排行榜都不是唯一的,评选结果只能反映评委的审美和艺术趣味,是出于评委的价值观形成的判断,代表了《长篇小说选刊》的趣味和标准。“我们是很严肃、认真、客观地表达了我们的审美判断,公平地进行评选,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的判断就能取代其他人做出的判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学面前,每一种观点都是平等的。

  随后举行的2020年长篇小说高峰论坛上,评委们结合本届金榜榜单,对2020年度中国长篇小说的整体创作与态势进行了回顾、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施战军认为,必须长篇小说的文体性,长篇小说文体的;长篇小说本身的体量和内容要和时代、民族以及人类的心灵之间产生关系,在人物、结构等各方面都要体现长篇小说应有的价值。他认为,随着中国的价值、力量不断向世界中心延伸,中国长篇小说的面貌如何影响世界,可能是我们今天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在这个问题下考虑长篇小说如何来写,如何去重新影响整个长篇小说的格局。在不断求新、变革之下,20多年来长篇小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篇小说有它的性,比如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类的探究等等,但也是时候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体现出趣味上或者说关注点方面的新特点了,从本次“金榜”的上榜篇目来看,这种变化并不是很明显,但努力是有的。

  他谈到,长篇小说有一定之规,同时又有一定创造的可能。像王尧的《民谣》,从单个章节看有性,但又有架构上和整体思的考虑,是既能够散得下去又收得上来的创作。很难说《民谣》有多少创新性,但是它的综合性对今天的大多数一望而知结构、人物、故事的标准件似的长篇小说文体有一种冲击作用。施战军还强调了长篇小说对于现实的参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家对于现实的反应就非常迅速。时代摆在作家面前,长篇小说创作需要沉淀,但也不能太过于滞后。比如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主题,会涉及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丰富的内容;再比如科技方面我国探月的成功等等,但大家对这些话题的反应还不够。长篇小说写作有很多可能性。一个是和传统的融合,把传统加以创造;再一个就是让更丰富的当代生活进入小说里,这是很大的难题。作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惯性去写,但时代话题都不可回避,作家也应该在当下更多地发出声音,让我们的小说更加丰富,更有力量。

  贾梦玮谈到当下文学的非市场因素,认为长篇小说出版的非市场因素还在发挥作用。相对于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的总量来说,作品的“质”还需要重视。作家如何追求有难度的写作是一个问题,写得多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要重视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比例,避免出现“质”和“量”的失衡。如今谈长篇小说的出版,应该谈“有效发行量”,就是读者真正自己花钱去买来读的作品,这样才更有意义。

  关于长篇小说今后的努力方向,贾梦玮特别谈到作家对题材和生活的度的问题。以前作家对不熟悉的题材会做很多准备,长时间体验生活、收集资料、思考。长篇小说创作说到底要靠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有再高的写作技巧、叙事节奏,没有对生活的深刻和理解还是白搭。他表示,通常评价长篇小说主要会说到两个词:“史诗性”和“百科全书式”。我们长篇小说创作中,“史诗性”作品还是有的,大的时间跨度加大的现实容量;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处于一种萎缩的状态。我们通过《红楼梦》来了解明清时候的服饰、家具、医药、饮食……人们通过小说阅读去获得一个时代的知识性的东西;但是在当今时代,科学分工细化,有了搜索引擎,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是大大地萎缩了。在这种挑战之下,小说如何来表现现实和人生?贾梦玮认为,就是要表达图像和科学无法呈现、理解的东西,真正回归小说叙事的本真状态。长篇小说具有丰富性和多义性,而人与现实本身就不能被其他学科轻易概括,单纯用题材、或主题加以提纯,会给现实的人生带来异化。异化、扁平化,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需要努力的方向。

  付秀莹说,今年是长篇小说创作的丰年。从榜单的产生过程就可以看出,好作品很多,难以取舍。今年是脱贫攻战之年,很多作家都以长篇创作积极介入时代生活,书写时代风貌,关注时代新变,涌现出关注现实的主题创作热潮,但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仍存在很多局限。另一方面,从创作现状看,几代作家同台竞技,老一代作家仍然创作力旺盛,勤耕不辍;而年轻一代特别是70后这一代作家,人到中年,经过长期思想积淀和艺术积累,也开始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发力,持续不断地拿出携带一代人经验记忆的优秀作品。年轻一代作家站在前辈的下,还需要得到文学界更多的关注。她认为,从整体上客观而言,长篇小说考量的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而更多的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无论在艺术成就上还是在思想深度上,年轻一代作家仍然有很长的要走。

  杨庆祥注意到“70后”作家的长篇创作已经开始起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也会成为长篇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他谈到,有些作家们在写作技巧上把握得非常好,但往往缺乏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写作一直在自己的封闭体系、既有的体系里面“慢工出细活”。这不是作家一个人的能力能解决的,而是整个的大场域中,思想的生产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和引领。

  孔令燕认为,未来长篇小说的创作首先还是要解决“中国叙事”的问题。“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审美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某种意义来说上是的,而建构中国叙事和中国式审美,是这一代作家需要努力的。其次,她也认为长篇小说创作要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在网络普及的时代,文学已经不是文化生活最主流的部分。四十年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很多方面已经跟世界同步了,文学不能只满足于品味,在小圈子里面。另外,她也特别期待“70后”“80后”作家写出自己熟悉、鲜活、更有生命力的新作品。文学是“人学”,“人学”就是人生智慧、人生经验,老作家笑看人生,那种智慧的从容年轻作家没有办法达到,但是他们有对自身生活的独特表达。

  林也谈到,这些年来“70后”的长篇小说创作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70后”作家的经典化,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从未来更大的空间和历史视野来看,年轻作家能否超越前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相对来讲,长篇小说创作更需要作家有思想能力。作家的思梦见抓鱼是什么意思想不是像思想家、哲学家那样直接表达,而是要包容在作品中。如果说当下长篇小说创作还不那么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作家的思想能力有所欠缺。长篇小说创作跟中短篇创作不一样,如果作家没有对世界、人生和人性的整体性思考,长篇小说能不能成立恐怕都是个问题。而总体性的确立,跟作家的思想能力、跟他的情感表达能力都是紧密相关的。

  吴义勤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语境,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作和阅读都受到了巨大影响,因此也决定了我们对文学的期待与过去完全不同。现实题材创作用力很大,收获很小,这涉及到当代作家反映现实能力的问题,需要思想和艺术能力。艺术要反映现实,但现实或主题本身不能代替艺术。有些作家满足于到题材为止,到主题为止,这是很大的误区。现实题材小说最大的问题是报告文学化的倾向,这很值得反思。长篇小说写现实,如果不能够超越现实,不能呈现相应的艺术品位,那不是我们期待的。当下的中国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伟大的时代应该产生伟大的作品,但是伟大的作品在哪里?这是我们的困惑,也是需要文学中人不懈努力之处。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全国唯一一家遴选优秀长篇小说佳作的大型纯文学专业期刊,《长篇小说选刊》担负着“展现长篇小说创作实绩和风貌,引导、推动长篇小说创作和阅读潮流”的重任。自2005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茅盾文学的为办刊导向,每期从全国已出版的期刊图书中精选2~3部长篇小说精品,同时配发作家创作谈和专家评论,每期容量达60万字,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纯文学专业期刊。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关注一切文学性地表达人生与人性的作品,以纪录与展示时代生活的境况为,得到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肯定,被誉为“流动的当代文学史”和“茅盾文学的备选篇目库”。

  《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二期至2021年第一期共刊发17部优秀长篇力作,推介18部长篇佳作,本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入围名单即从这35部作品中遴选,其中既有久负盛名的老作家的新作,也有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新锐作家的力作,均为反映人民生活与需求、反映时代主题与时代的优秀作品。本届“金榜”评选活动暨高峰论坛的召开,对于研究2020年度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生态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现场一个新生的文学品牌,《长篇小说选刊》欲将“金榜”打造成一个富有生命力、活力和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与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

  第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0)入围作品,系从《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2期-2021年第1期转载或推介过的近四十部作品中精选而出,共十五部。按《长篇小说选刊》转载或推介时间为序排列如下:

  1.王松:《烟火》(原刊于《人民文学》2020年第1期;作家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2期转载)

  2.徐贵祥:《伏击》(原刊于《当代》2020年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单行本题为《英雄山•伏击》;《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2期“佳作推介”)

  3.房伟:《血色莫扎特》(原刊于《十月•长篇小说》2020年第1期;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3期转载)

  4.吴君:《万福》(花城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3期“佳作推介”)

  5.贾平凹:《暂坐》(原刊于《当代》2020年第3期;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4期转载)

  6.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原刊于《小说月报•原创版》2020年第4-5期;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转载)

  7.胡学文:《有生》(原刊于《钟山》长篇小说专号2020年A卷;《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转载)

  8.刘心武:《邮轮碎片》(原刊于《当代》2020年第4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转载)

  9.张平:《守护》(原刊于《啄木鸟》2020年6-8期;作家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转载)

  10.邦:《女工绘》(原刊于《花城•长篇专号》2020春夏卷;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转载)

  11.迟子建:《烟火漫卷》(原刊于《收获》2020年第4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佳作推介”)

  12.王尧:《民谣》(原刊于《收获》2020年第6期;《长篇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转载)

  13.贾兴安:《风中的旗帜》(原刊于《中国作家》2020年第4期;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转载)

  14.冯骥才:《艺术家们》(原刊于《收获》长篇专号2020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佳作推介”)

  15.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原刊于《收获》2020年第5期;《长篇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佳作推介”)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