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27日),中国建材在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收入为人民币1121.64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17.8%;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为57.67亿元,同比增长51.3%。下半年是水泥销售的传统旺季,需求将会好于上半年,预计下半年水泥行业销量22.9亿吨,价格维持上半年上涨趋势,预计下半年的效益将好于上半年 此前,雪球的“型伪价值投机”发布了“中国建材投资群”就2019年中报内容的讨论。讨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海中贸易平台、供给侧、水泥行业利润、财富分配等诸多热点。 其中一段回答引人注目: 是供给侧导致水泥价格出现好转了吗?到底是否存在这个,其实值得深思,因为国家对水泥行业的供给侧的力度远小于钢铁,煤炭。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出台,硬性要求水泥产能退出的政策,更没有钢铁行业,产能退出按吨来补偿的政策。但实际的结果是,水泥的价格稳定性,远远好于煤炭和钢铁。我认为,更多是行业性质导致的,水泥是区域垄断产品,没有进口铁矿石的问题,没有国际大贸易,没有期货市场,而且目前水泥的行业集中度,远远超过煤炭和水泥的行业集中度。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控制中国水泥产能超过50%。这两个巨头,如果愿意市场的稳定,就比较容易做到。注意到,海螺水泥今年中报,营收增长了57%,一查原因,“为强化终端销售市场建设,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水泥熟料贸易业务销量0.57 亿吨,同比增长9 倍;贸易业务收入197.35 亿元,同比增长10 倍;贸易业务成 本197.04 亿元,同比增长10 倍。”,197.35亿元的销售额,毛利才3100万元,这个贸易公司,根本不赚钱,海螺搞来干啥?这是海螺和中国建材合资成立的销售公司。以后,在两家地盘重叠区域对终端的销售工作,统一由两家各出资50%,但由海螺并表的销售公司统一销售,完全统一价格。这种巨头合作力度,钢铁,煤炭根本实现不了,实现了意义也不大,因为市场份额不够。因此,我对于水泥价格稳定性,比较有信心。 至于,供给侧本身的意义,不是涨价那么简单,它的核心在于改变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比如说,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在经济中蛋糕分的太多。建材过去每年净利息支出超过100亿,是当期净利润的3-5倍。再比如,金融行业的薪酬,远远超过别的行业。实际上,中国建材的新材料业务,如碳纤维,是高难度,高科技,需要尖端人才的。甚至连智能水泥工厂也不是低素质工人可以胜任,如果不给建材行业涨点薪水,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国家最终会发展动力。最后就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了内需不足,制造业职工家庭无钱消费,和居民债务结构失衡,有钱人拼命借钱,制造业职工家庭无钱可借。 中国建材显然受惠于国家供给侧导致的债务融资成本快速下降,中报融资成本下降了9亿元,这9亿元直接被用在了增加员工工资上,上半年每个员工平均涨月薪1000元。金融部门不过少赚了一点,但是对于建材的员工生活,改善巨大。 我也看好供给侧的前景吧,但是和水泥稳定价格不同,供给侧触动巨大的利益。相对来说,水泥价格稳定更具有确定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dvdes-688
|